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3的文章

你知道嗎?每天一碗燕麥片真能降膽固醇!零技巧照護心血管,外食族還能這樣做

  每天行程滿滿,連要好好吃飯都不容易,飲食高油、高糖、高熱量好「傷心」,每當看到健檢報告的紅字,總是心驚膽跳?想要降膽固醇、調節血脂、遠離心血管疾病,降三高飲食怎麼吃?改善心血管飲食一定要天天自己煮嗎?零技巧照護心血管方法一次揭曉! 改善心血管飲食的原則為「三少一多」(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過去《國民營養健康變遷調查》發現,台灣人蔬菜、水果、全穀類攝取不足,現在只要將「吃飯配菜」改為「吃菜配飯」,並加入全穀飲食概念,將三餐之中的一餐主食更換為大 片等全穀食物就可以了。 很多人以為只有多吃蔬菜才能降低膽固醇,其實全穀飲食更是不可忽視!因為蔬菜降膽固醇關鍵在於膳食纖維,以常見蔬菜為例,地瓜葉每100克含有2.5公克的膳食纖維,而全穀類的燕麥,同重量就含有高達8.5公克的膳食纖維!國健署資料指出,膳食纖維能降低膽固醇吸收,還可以和膽酸結合,促進肝臟把膽固醇轉為膽酸,從而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 美國心臟協會除了推動燕麥更強調全穀飲食,在其最新出版的《改善心血管健康飲食指南》推薦全穀飲食為改善心血管的飲食元素,全穀是包含胚乳、胚芽和麩皮等的完整穀粒,很多人會擔心全穀飲食不易煮、不好吃,其實以全粒燕麥製成的大燕麥片,就是一種美味又方便的全穀食物! 從顏色分清香蕉功效!想抗氧化或消水腫?醫師教你這樣選 說到一種常見的水果,剝皮方便也不需要清洗,台灣四季都能取得,豐富的膳食纖維與軟糯香甜的口感,富含高營養能快速補充體力,更是天冷時大多數人攝取水果的來源之一,那就是「香蕉」! 說到香蕉,大家一定聽過這幾種說法,那就是香蕉熱量很高、香蕉吃多會便祕、香蕉可以幫助排便、腸躁症要少吃香蕉,怎麼會有這麼多曲折,原來關鍵在於「香蕉的顏色」? 首先,我們先來溫故知新一下,香蕉是一種高纖維水果,對腸道中的細菌有益,它提供纖維、鎂和鉀,加上容易取得,食用方便,滿足人體的多種營養價值,為了保持腸道健康,每天必須攝取25-30 克纖維,而一根香蕉就含有 3 克纖維,並且富含強大的益生元,這也讓香蕉成為便利商店中熱門的水果選擇之一,也跟地瓜、優酪乳並列超商三大「通腸」首選。 天冷2大NG 保暖法 !禦寒飲品排行第1竟贏薑茶、這杯不暖還降溫 冬季寒冷、早晚氣溫低,若不留意防寒措施,對心血管帶來負擔,恐增猝死風險。不過戶外保暖你真的做對了嗎?國健署提出2大NG保暖行為,若不留意,不僅反而讓身體中心...

別讓「雞爪手」青筋皺紋害你顯老!預防雞爪手必做3事保水抗老

  最近,許多熟齡朋友都向我抱怨,隨著年齡的增長,手部皮膚變得越來越薄,手筋和靜脈愈來愈明顯,變成「雞爪手」,看起來不僅老態,甚至有些人感到自卑。今天,璁醫師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手筋浮凸的原因,以及可以採取哪些措施來改善和預防這一問題。 怎麼改善手部浮凸? 微整注射:這是改善雞爪手最常見的方法之一,將膠原蛋白增生劑(少女針、精靈針、晶亮瓷)填充至皮膚組織間的空隙,讓凹陷的手部回復原有的厚實度,使筋膜和靜脈看起來較不明顯。 自體脂肪移植:利用抽脂技術將身體多餘的脂肪取出並純化,填補至手背的皮膚底下,須考慮到脂肪存活率的問題。 常突然肚子痛急衝廁所?安撫腸躁2絕招:早餐一定要吃、每天定時「 沉思 」! 從「大腸激躁症」這個正式的病名便不難了解,腸躁症這種疾病會引發大腸各種症狀。其中最主要的症狀之一就是難以忍耐的腹痛。 其他還包含胃脹氣(腹部脹滿的感覺)、有便意,但去了廁所卻上不出來的「裡急後重」,或是肚子不斷咕嚕咕嚕作響的不適感。這類腹痛或是腹部不適的狀況,都有排便後,即可暫時緩解的特徵。除此之外,像是拉肚子或是便祕這類排便異常的症狀,也多有發生。許多人都以為「腸躁症的症狀僅是拉肚子」,但其實有不少人也會因為腸躁症而便祕。當然,這類肚子不舒服的症狀,也有可能是因為睡覺的時候肚子不小心受涼所導致,相信很多人也都有過類似的經驗,只要去醫院看病,或是在家裡靜養一陣子後,這類症狀就會自然消失。不過,腸躁症卻不同,不但找不出明確的直接誘因,而且隨之而來的腹痛、腹部不適、拉肚子、便祕都會持續一段時間(持續性),甚至還會不斷地復發(復發性)。 地瓜葉抗癌降三高「不要配豆漿一起吃」這種水果才是絕配 曾在臉書、LINE等社群看過郭台銘夫人曾馨瑩、補教名師陳子璇、高國華等人分享地瓜葉配豆漿能抗癌、治痛風的消息嗎?這不僅是錯誤謠言,郭董等人並未分享該訊息,營養師更分析,如此吃法反而會增加痛風發病風險,並影響人體吸收豆漿眾多健康營養素。 網傳「神奇地瓜葉!我是曾馨瑩,地瓜葉非常神奇唷!痛風不發作三高也遠離,還可抗癌」。在該謠言的文中還提到,曾馨瑩分享將地瓜葉與豆漿打成汁,每天早上喝一杯,可以提高新陳代謝,並讓三高遠離、痛風毛病不再發作,還說就連94歲的郭台銘媽媽喝完都活力充沛,連癌症患者也大讚能藉此補充體力對抗癌細胞。 地瓜葉不適合搭配豆漿,和什麼食材搭配較好呢?綜合台大生物產業學系...

睡醒突然手部癱瘓、腳麻難走如中風!神經損傷原因竟是1件事做太多

  喝酒不只是傷心、傷荷包,而且也會「傷神經」!慢性酒精中毒造成腦部酒精性腦炎,提早失智退化,行走和自理功能受損,這樣不可逆性的中樞神經病變,是患者家庭最深切的痛。然而除此之外,三五好友遇到假期開趴,酒酣耳熱不知節制,爛醉如泥,睡醒之後發現突然手動不了、腳動不了!表淺的神經壓迫損傷,造成的急性神經炎,更常常讓人嚇壞了。 這種週邊的神經損傷,大部分還是屬於可逆性的神經失用(Neurapraxia):神經傳導功能障礙為暫時性的生理性阻斷,一般神經傳導功能於數日至數周內自行恢復。把握急性期,正確合宜的使用類固醇用藥,可以降低急性發炎的神經損傷,也不用擔心類固醇使用,引起所謂月亮臉及腎臟功能障礙等問題。 可逆性的神經失用最有名的例子,是所謂的蜜月麻痺(Honeymoon Palsy),蜜月夜先生擁著妻子,妻子頭就枕著先生張開的上臂甜蜜沈睡,一覺醒來發現先生的手腕翹不起來,手指伸不直了,「垂手」可得,卻是一點都不開心!進一步的神經學檢查可以發現,掌管手腕手指伸展的橈神經在上臂處被長時間壓迫,導致暫時性的神經損傷,一般應該6週內有機會完全復原。 蛋白尿也會加速 腎臟病 惡化!尿有泡泡以外還可能有4種腎病症狀 什麼是蛋白尿?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腎臟內科主任謝至同說明,腎臟的主要功能之一是過濾血液、產生尿液,把血液中不需要的廢物以及多餘的水分排到尿液,同時腎臟會像是守門員一樣,把重要的營養素像是蛋白質,保留在血液中不讓它從尿液流失到身體外。因此在正常的情況下,尿液中只會有極少量的蛋白質。如果尿液中的蛋白質異常增加,就會容易讓小便產生泡泡,也就是所謂的蛋白尿。 蛋白尿還會有什麼症狀? 除了讓小便的泡泡增加之外,大量的蛋白尿也會讓下肢水腫,手壓下去會凹陷無法馬上回彈。除此之外也可能會合併高血壓以及高膽固醇。 蛋白尿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謝至同指出,評估腎臟功能好壞的方法最直接就是抽血檢查,看血中肌酐酸與腎絲球過濾率的數值。但除了抽血以外,尿蛋白的多寡也是用來判斷腎臟功能的重要數據。即使抽血腎功能正常,但驗尿發現有蛋白尿的話還是代表有腎臟病,而且蛋白尿也會加速腎臟病惡化,蛋白尿越嚴重的人腎功能退化的速度就越快,未來需要洗腎的可能性也會增加。 18萬人研究「愛吃辣 反變胖 」營養師揭3原因!這1餐要爬8趟101才抵消 天寒地凍,此時麻辣鍋等辛辣食物往往是民眾聚餐的好選擇,不僅可...

你的氣血充足嗎?這些症狀自我檢測!眼袋大、眼白血絲要注意

  如果經常感到眼睛不舒服,看東西吃力,很可能是氣堵在頭部。 自然氣血循環變差,就容易讓人頭脹、精神緊繃、易怒、臉部發紅發熱,眼睛會有視線模糊、眼睛乾澀等問題。請你打開雙手,看看自己的手指末端,如果指頭容易有皺褶,就代表身體氣虛,氣血送不到末梢或大腦,細胞得不到氧氣與元氣,自然眼睛看東西容易累。眼睛問題跟五臟六腑的健康脫不了關係,其中又跟肝的關係最密切。中醫說「肝開竅於目」、「肝氣通於目」,肝氣不舒,肝血不足常常表現在眼睛上。例如手機或電腦看久了,氣血循環變差,眼睛得不到血液的滋養,就容易眼睛痠澀、疲倦、畏光、有異物感或灼熱感,嚴重還會紅腫、充血、角質化。還有的人淚水分泌異常,或是眼睛不明亮,看起來混濁無神,也跟肝腎氣血不足有關。 胸悶「頭好重」注意 心血管警訊 !一分鐘拍腳掌活血通氣 經常感覺頭很脹、腳部冰冷?這些恐怕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當人體在正常循環下,氣血流通必須順暢, 才會讓頭部感覺清爽、腳部不會冰冷,因此「頭冷腳熱」也被認為是健康狀態的表現。然而,現代人生活因為壓力、生活作息等因素,不只經常感覺頭痛、腳部冰冷,就連精神與工作效率也跟著降低。對此,中醫師也建議可以透過簡單的運動來改善。 台灣執業中醫師蔡仁妤曾在著書《從零開始學溫敷》中提到,如同熱空氣會上升、冷空氣會下降,人體內的寒熱之氣失調時,也會出現熱邪向上、寒邪向下的狀況,因而出現「上熱下寒」的失調體質,而非「上寒下熱」的健康狀態。 作為健康的基礎,「頭寒足熱」的平衡狀態若是被打破,除了頭、胸口容易覺得悶,腳會感覺到冰冷,接著各種疾病也會開始出現。韓國中醫師鄭世妍(정세연,音譯)補充:「包含失眠、高血壓、心臟病、靜脈曲張、子宮疾病與前列腺腫大症等,不論上半身或下半身,都會開始出問題。」 鄭醫師也解釋,「頭冷腳熱」的另一個說法是「水升火降」,而達成這個作用的軸心分別位於心臟與腎臟。藉由這兩個軸心運作,如果氣血循環順暢,頭部會覺得清爽,腿部則會感覺到溫暖,達到『頭寒足熱』的健康狀態。 腦中風、長期心律不整!中醫從調「氣」開始根治 工作疲勞症候群 許多人認真於工作,處於高壓之下,但卻時常沒注意到身體健康亮了紅燈,當身體疲累了卻總是忽略,而形成了工作疲勞症候群。 而這個症候群的影響常常是多面向的,在我臨床經驗上,時常發現有些病人長期失眠,只能依賴西醫長期服藥控制,身心無法得到良好的恢復;有些病人心臟的...

日夜溫差多1℃就會增加死亡率!日常3招調節體溫就是在保命

  台灣位在亞熱帶地區,照理說應該是氣候溫暖、四季如春,但是在天氣變化大的時候,也可能在一天內面臨將近20度C的溫差,讓身體來不及適應。 不少人平時身體很健康,但是每次天氣一變,過敏症狀就大爆發,開始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咳嗽、胸悶、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濕疹、蕁麻疹發作。過敏氣喘權威徐世達醫師曾於受訪時指出,溫差7度以上或濕度變化過大,都可能誘發過敏。 氣候不穩定的溫差對於身心健康也會造成影響,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曾於受訪時表示,每到季節轉換時,為憂鬱、焦慮就診的患者就會增加2成,因為冷熱溫差會對「體溫調節中樞」下視丘造成刺激,使體質敏感的人容易出現情緒障礙。 過去一項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及跨國團隊的研究,則是發現,日夜溫差每多1度C,台北市死亡率增加0.4%,台中市死亡率也增加0.88%,除了全死因的風險增加,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患者更要特別當心。 暖暖包 貼1部位30分暖全身!3大保暖妙招,寒流不怕冷到皮皮挫! 適逢聖誕假期,如果有出遊的計畫,要怎麼在車程中做好保暖呢?這時候攜帶方便,又能長時間恆溫的暖暖包就是一個不錯的保暖利器,只要貼對地方,就能迅速溫暖全身;其他像是放鋁箔紙在鞋底、按壓穴位的方式,也都很適合出門在外時幫自己升溫! 暖暖包該放在哪最暖和?放這1處只要30分鐘,就能從頭暖到腳 日本電視台節目《這樣有什麼差別?》曾進行「暖暖包貼在身體哪個部位最溫暖」的實驗,工作人員讓受試者在10℃的室內,隔著衣服將暖暖包貼在頸部、背部、腹部、腰部、腳踝、腳底等六處,再用熱像儀檢測體表溫度。測試開始10分鐘後,可以發現把暖暖包放在腹部和腳底時,全身的溫度有明顯上升、呈現黃色,而其他部位則維持和10℃差不多的藍色。 實驗時間來到30分鐘後,只剩下腹部和腳底有持續在增溫,但如果仔細觀察手腕與小腿的部分,不難看出把暖暖包放在腹部,對於提升末梢的溫度較沒有幫助,而把暖暖包貼在腳底的受試者,則是從指尖、頭頂到腳跟的溫度都有上升,可以說是放暖暖包的絕佳地點! 天冷好發 心梗 ,搶命把握黃金6小時!醫籲4事別做防延誤救命 根據本土針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所做的統計顯示,從發病到治療結束(即胸痛開始到血管介入手術後的時間)我們民眾都平均所花的時間為6.5小時,這些往往已經超過黃金時間6小時,非常不利於搶救生命。 根據世界心臟醫學會的共識,如果心肌梗塞發作後,這個疾病的...

營養師體脂減8%、再教阿嬤瘦10kg!減肥是場馬拉松,瘦一輩子才算贏

  近年來,不管是生酮飲食、減醣飲食、間歇性斷食或是低GI飲食,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飲食瘦身法;其他坊間也有各種不同類型的瘦身法,例如:代餐、減肥藥、單一食物,甚是藥物輔助等。每每看到明星藝人瘦身成功之後,媒體或社交網路便會一窩蜂推崇某種瘦身法;若身邊有好友減重成功,我們也會好奇自己是否也適合這種方法,能不能順利瘦下來。 然而,很多人往往追求的不只是要「變瘦」,還要「快速變瘦」,希望馬上執行、馬上見效,卻忽略了這樣的瘦身方法是否能夠長期維持。如果執行起來很痛苦,甚至要完全改變原本的生活模式,那麼即使瘦了也很容易復胖,掉入減肥的無限輪迴。 腸道易瘦菌是減肥神隊友!營養師整腸3菜單:刮油、 控糖 、解便秘 為何無論怎麼節食、運動都瘦不下來,吃少量食物也會胖?這可能是腸道菌搞的鬼!良好腸道環境,讓腸內好菌製造出短鏈脂肪酸,是打造「難胖體質」的關鍵。若想達成此目標,根據日本專家的建議,要留意優格等發酵食品,與充足的膳食纖維。營養師則進一步提出3食譜,讓民眾減重的同時也能享受美食。 慶應義塾大學先端生命科學研究所特任教授,專門研究腸內環境的福田真嗣解釋,形成「難胖體質」的首要條件,便是打造良好腸內環境,增加腸道菌多樣性。近年研究發現,腸道好菌可產生短鏈脂肪酸,達到減少體脂肪、提升基礎代謝、消除便秘、有助控血糖等瘦身功效。 東京農工大學醫學院木村郁夫特任副教授進一步說明,短鏈脂肪酸與荷爾蒙有相似作用,能被腸道吸收進血液,介入交感神經運作、促進熱量消耗、提高代謝、預防脂肪囤積。 糖尿病減肥卻被 間歇斷食 害慘!醫示警2威脅:低血糖、傷腎又傷心 糖尿病不但位居台灣十大死因之列,人數更是持續增加中,而想要改善糖尿病及併發症風險,「減重」也是常見的建議。不過,並非所有減肥法都適合糖尿病患者,韓國家醫科醫師李進福(이진복,音譯)就曾舉辦網路投票,統計民眾認為「哪種減重方式最適合糖尿患者」,包括近年熱門的「間歇性斷食」、「低碳高脂飲食法」都上榜,卻都是不適合糖尿病患者的減肥方法! 「大部分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通常會伴隨著肥胖問題,或者肥胖本身就是導致糖尿病的主因。」李醫師表示,當糖尿病伴隨肥胖,罹患 心肌梗塞、腦中風的機率,也會提升4倍以上。另一方面,東基糖尿病照護網主任暨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愛華指出,體內的脂肪過多會容易造成全身慢性發炎,進而降低胰島素敏感度,血糖也會更容易失衡;...

讓血液流通的6個方法!胡蘿蔔等6食材暖下半身,還能改善瘀血

  無論何時手腳總是冰冷,不管穿戴多少衣物都還是無法暖和起來?這是因為血液流通不順暢而導致!由於讓身體產生熱能的肌肉有70%都存在於下半身,對於不愛運動的人下半身冰冷的狀況更明顯! 如此除了會影響子宮、卵巢等處於下半身的器官,更會產生因為血液流通不良、讓血液汙濁,出現瘀青、流鼻血等不正常出血的狀況。 3成台灣人每天都踩雷!營養師:常喝這杯易致脂肪肝、 腎病 等6大風險 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青少年攝取甜飲料的比例高於各年齡層,2-3成的成年人每日攝取1-2次甜飲料,而有2成的男青少年更是一天喝到2次。 怎樣算含糖飲料?額外添加糖「會甜」的飲料基本上都算喔! 如加工果汁、可樂雪碧汽水、含糖手搖飲為了要在液體裡有更好的「溶解度」跟「甜度」,通常會添加高果糖玉米糖漿(high-fructose corn syrup, HFCS)。 香港人比日本人更長壽關鍵5祕訣!2煲湯材料 護血管 、這招助大腦年輕 2021年港大醫學院曾比較18個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及地區,發現香港人男性平均壽命達84.65歲、女性達89.6歲,不僅贏過日本,還連續7年蟬聯全球最長壽地區。日媒與專家對此深感好奇,特地前往香港考察,試圖分析香港民眾的長壽關鍵,認為可能與香港人「藥食同源」愛喝煲湯、愛散步、打麻將、少吸菸等因素大有關係。 日本青葉家庭診所分析關鍵香港平均壽命長的關鍵,認為與「藥食同源」有關。這是華人社會長久存在的養生飲食文化與習慣,將部分中藥材當作藥膳或食品原料(如百合、銀耳、枸杞等),取中藥材的色、香、味作為料理調味輔助,或依時節入菜、進補。 以中國、香港為中心活動的日本記者中島惠曾撰文寫下她的觀察,她發現,藥食同源的概念已滲透到香港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們會刻意去吃「對身體好的食物。」 走在香港街頭,中藥材店林立,即使是沒有生病的「普通香港人」,也會頻繁出入這些店家,調配適合自己的處方(如克服虛冷、幫助度過更年期等),與其說是「吃藥」,反而比較像是為了健康而習慣性地食用、飲用中藥材。 年輕型中風比例遽增至近20%!按摩3 穴位 疏活全身氣血助防中風 頤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康涵菁中醫師表示,年輕型腦中風為45歲以下發生腦中風,主要分為兩種類型:「缺血性」及「出血性」中風 。「缺血性」腦中風是指腦血管因阻塞造成腦部局部血流供應中斷而細胞壞死,「出血性」腦中風則是因...

21歲男大生突暈倒竟因心律不整!常見昏厥4大原因如何診治?

 21歲男性大學生,參加演唱會時突然暈倒,經民眾施行心臟按壓及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電擊後,其即恢復自主心跳及呼吸,後續由救護車轉至急診求治,經診斷為惡性心律不整,置放體內心臟去顫器後轉至普通病房,後續順利出院。 昏厥的定義為腦部血流供應不足造成暫時功能障礙而導致意識喪失。特色有三個,突然發作、歷時短暫、自發性完全恢復,大腦血流中斷只須超過6-8秒即可引起意識喪失,常見原因有迷走神經性昏厥、心因性昏厥、姿勢性低血壓導致。 在臨床可經由詢問詳細病史、釐清暈厥前相關症狀以及過去有無類似經驗,另外安排實驗室抽血檢查、腦部影像檢查、周邊血管超音波、心臟超音波、24小時心電圖,並且監測病患躺、坐、站姿勢變化的血壓,心臟電氣生理學檢查、心導管檢查及傾斜床測試,加以鑑別及排除心因性亦或其他原因所致的昏厥。 對於患有迷走神經或血管抑制導致的昏厥,除了檢視目前相關用藥外,對於有前驅症狀的患者需衛教病人識別前驅症狀,且盡快放低身形以避免摔傷;而有姿位性低血壓的患者,建議每次從床上坐起時放慢行動,先於床邊坐至3-5分鐘,以利讓血液有緩衝的時間能夠順利運送足夠的血量至腦部,避免姿勢性低血壓發生,且應確定沒有頭暈症狀再下床行走較為安全,行走過程中須確保有人攙扶或可輔助行走之工具,並應適當的水分和鹽分補充,亦可考慮彈性襪及束腹使用。 運動沒補對營養,身體遲早吃不消!專家推薦 增肌 修復餐必吃這6樣 羅斯.克利福德(物理治療師)、艾許利.凱琳(訓練專家)】傷害預防與復健的一大重點,就是知道什麼時候該休息。許多人都不知道的是,運動訓練的時候,身體並不會變強,韌性也不會提升;只有在休息的時候,身體才有機會自我修復。所謂的休息不一定是整天什麼事都不做,而是不要做過量或是過度重複的動作。平常的訓練會對身體帶來些許損傷,而休息日正是讓身體有機會修復這些損傷的機會。 有一句話說:「不管訓練做得再好,沒有好的營養也是枉然。」所以在撰寫訓練相關的書籍時,我們絕對不能忽略營養這個重要的議題。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我們希望你的努力能得到最多的回報。 存 骨本 、防骨鬆!專家票選10招最強:吃鈣片沒上榜、第1名贏了慢跑 骨骼會隨年紀漸長而逐漸脆弱,當骨頭狀況不佳,銀髮族不只會因行動範圍受限而運動不足,增加高血壓、糖尿病、失智症(認知症)等風險,還可能僅因輕微撞擊,就嚴重骨折、臥床不起。日媒邀請多位專家進行投票,選出...

運動後比較好睡?3個運動習慣反而害你睡不好、睡不著!

1.沒有持續運動 運動之所以能幫助深層睡眠,是因為身體活動後溫度變高的腦部,在運動完之後會漸漸降溫,有助於入睡。然而,久久運動一次只會在當天晚上多少起點作用,卻無法維持每天睡眠品質的穩定。「e-健康網站」表示, 唯有持續長期運動才能夠改善失眠問題、增加睡眠時間。 2.睡前才運動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工作結束後回家,吃個飯、洗個澡,到了睡前11點多做個簡單的運動,卻發現身體變得亢奮,周公遲遲不找上門?「e-健康網站」表示,沒有計算就寢時間就運動的話,反而無益助眠。 建議睡前3個小時之前做完運動,晚上更好睡。 3.晚上做激烈運動 晚上做劇烈運動會殘留疲憊在身體上,並促使交感神經興奮,讓身體保持在興奮狀態,導致不易入睡。「e-健康網站」指出, 快走或慢跑等輕度有氧運動能有效促進好眠 ,建議可以在吃完晚飯,等胃比較平穩的時候,在家裡附近一邊有意識地大幅揮動雙臂,一邊散步。 每年吃掉9億顆安眠藥!心理師「好睡8對策」 失眠 不藥而癒 不要過於努力地試圖入睡,這會增加人的壓力和罪惡感,結果更難入睡。試著「承認」自己目前睡不好但仍在休息,而且今天睡不好代表明天會睡好。 在睡覺之前要避免強光照射,強光會使大腦認為身處白天必須保持清醒,所以別使用電腦、手機到深夜。 在上床前規劃好第二天要做的事,如果突然想到需要記住的事情,請放心地起床記下來,這會讓你把本該在第二天處理的事延到第二天再做。 這裡痠那裡痛嚴重干擾睡眠!5大 助眠 建議,這招做完3次躺床即入睡 一般說的「中年」泛指年齡介於青壯年及老年人之間,世界衛生組織(WHO)將熟齡族群劃分,44歲以下是青年人,45∼59歲為中年人,60∼74歲則稱為「年輕的老年人」。不同於青壯年時期的充沛體力,中年人更飽含豐富的人生閱歷。然而,現代人普遍晚婚,生孩子後往往已屆中年,但孩子卻還年幼,就必須持續為家庭奮鬥。 雖說菸酒歡樂有其樂趣,但人生在世總要以長久健康為重,國內外學者皆倡導菸酒防治衛教,是因為發現菸酒傷害莫大。尤其是酒精傷害,多數人認為只要不過量,對身體應該就不會有影響,但其實酒精一入口對於神經及人體器官就有直接性損傷,且容易引發身心憂鬱、老人癡呆、性功能及睡眠障礙。不少應酬席間普遍增加菸酒使用,也將影響生理節律,故能免則免,以維持良好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發現,除了吸菸喝酒及不健康的生活型態外,活動量不足也是人體老化及各...

現代人偏愛甜、鹹、辣 「味道」均衡也要注意

 「中醫所說的『均衡飲食』,指的是要攝取多種顏色、多種味道的飲食。」他解釋,顏色主要可以區分為「青、赤、黃、白、黑」五種,味道則是包含「酸、苦、甘、辛、辣」等:「像是青色的菠菜、赤色的辣椒、黃色的紅蘿蔔、白色的洋蔥及黑色的黑豆,如果在同一餐攝取,才能符合中醫『均衡』的定義。」 「在中醫的概念中有『食治』的說法,意思就是用飲食來達到治療的效果;同時也認為『食藥同源』,飲食與藥物的根源是一樣的。」朴醫師補充,飲食是改善免疫機能的基礎,藉由均衡攝取飲食,才能夠幫助促進健康:「雖然聽起來很理所當然,但最困難的其實還是實踐。」 紅棗籽不要丟!煮成抗過敏通鼻茶,增強抵抗力還是助眠聖品! 劇烈的天氣變化不只讓身體健康容易受到影響,就連心情上也會特別容易感到憂鬱。想要克服這樣因為外在環境導致的影響,關鍵就在於如何讓身體能夠維持體溫,預防免疫力下降與感冒風險,或者是免疫反應過於激烈導致過敏。比起早上喝咖啡,韓國中醫師鄭世妍(정세연,音譯)建議民眾,可以嘗試喝紅棗茶,每天只要兩杯就能夠明顯感覺到變化。 紅棗不只是中藥材,也經常出現在傳統的甜點當中,在朝鮮時代的韓國,貴族則會在飲酒作樂後的隔天,吃一顆紅棗來解酒。而紅棗本身就對人體有益,尤其適合氣溫變化大的早晚攝取。 鄭醫師解釋,秋冬氣溫轉冷、日照減少,人體的維生素D濃度也會降低,連帶影響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的分泌,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更容易感覺到憂鬱,同時也容易出現失眠、久而久之臉色變差等問題。中醫認為紅棗具有「補中益氣」的效果,尤其是經過乾燥後的紅棗,在中醫會被作為藥材,根據《本草綱目》記載,能夠「堅志、強力、除煩悶」,以現代的醫學來說,則是能夠幫助維持自律神經機能,並且達到舒緩憂鬱症、失眠的效果:「以營養學的角度來說,紅棗富含鎂,能夠促進血清素生成、提升睡眠品質。」 紅棗本身微微的甜味來自半乳糖(galactose)與麥芽糖(maltose),能夠幫助舒緩不安與壓力,也因此紅棗又被稱為是天然的神經安定劑。鄭醫師尤其建議考生,或者是其他即將處於高壓力環境的民眾,可以藉由攝取紅棗舒緩緊張感。 韓國中醫師朴治英(박치영,音譯)解釋,免疫系統指的是人體保護自己、進行防禦的機制,當它出現問題,就會導致各種疾病發生:「想要改善免疫系統機能,包含飲食、運動、泡澡、按摩、冥想等,都是不錯的方法,其中飲食大概是人們最關心的。」不過他也強調,...

減重不只看體重,這5處更能看出成效:膚況好、排便順、脂肪變軟…

 在減重的過程中,許多人會很認真地測量體重,確認減重的效果,但韓國中醫師鄭成美(정성미,音譯)指出,只專注看體重數字的人,常會覺得比起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減輕的體重並不顯著,因而感覺失望、降低減重的決心。 事實上,在體脂肪減少的同時,肌肉量也會因為運動增加,使得體重數字看起來停滯不前,甚至增加。加上有些突然增加的體重,其實並不是體脂肪,而是還未經過消化的食物,因此她也建議不要太過於執著在數字,反而可以透過體重以外的5種觀察方式,有機會更準確直觀地觀察出減重的成效! 由於減重必須搭配運動進行,在活動量增加的情況下,不只流汗會增加、促進老廢物質排出,原本堵塞的血管,也會在新陳代謝增加的情況下變得更順暢。因此,有些皮膚狀況也會跟著減緩甚至消失,膚況看起來更有血色、氣色更好,就連水腫都會跟著改善。而在運動的同時,肌肉量也會增加,連帶增加皮膚的彈性。 有效運動,就從了解7大身體數據開始! 夏季保持體態真的很難嗎?不管你安排了哪些運動計畫或健身課程,在健康體態管理的一開始,就要先找一台幫助量測全身指數的體脂計,作為你的好戰友!可以真實反映全身數據,一點也不會對你的進度心軟。 要擬定一個健康的計畫,無法光用單一的體重數據去判斷,還需參考全身其他數值。我們可以透過體脂計,幫助測量七種身體數據,包含:體重、體脂肪率、肌肉量、骨重量、體內水分、BMI、基礎代謝(BMR)等,才能有效輔助自己維持健康體態。 夏季練身材備戰!先記下這7個 身體數據  運動後的舒緩體驗愈好愈能持之以恆瘦下去 隨著夏天的到來,大家穿著輕飄飄的衣衫盡顯身形,不免開始在意自己的身材體態,也多半下定決心要定時運動了吧。其實透過適量的運動,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維持良好體態,還有助於增強體力、提升心肺功能,還能改善心情,幫助睡眠。 血糖管理學二:管理體態從 血糖 監測開始!一招看懂飲食、運動哪裡出錯 凡是想改善肥胖的人,不難發現很多飲食建議都有個共通點——減少白米飯、白麵包等精緻澱粉的攝取,也就是所謂的「減醣」。原因在於精緻醣類攝取過多,會讓血糖短時間內大幅波動,刺激胰臟分泌大量胰島素,將糖分以脂肪的型式「存」進細胞裡,長久下來容易囤積過量的脂肪。血糖太高的情況下,血液變黏稠、血液流動受阻,氧氣難以輸送到身體各部位產生能量,人還會容易疲倦想睡覺。由此可見,「管理血糖」除了是達成健康體態的第一步,還能夠讓一整天的精神更好...

抑制慢性發炎就能改善糖尿病、癌症!蘿蔔硫素吃這款比青花菜多20倍

綠花椰菜的恩賜── 蘿蔔硫素 蘿蔔硫素(sulforaphane)是一種存在於所有十字花科蔬菜(綠花椰菜、白花椰菜、捲心菜、白菜、西洋山葵、芥菜籽、山葵、大頭菜、蕪菁等)的化學物質。蘿蔔硫素能刺激、提升身體的抗氧化反應系統,也可以對抗來自細胞內自由基的氧化壓力,還能直接抑制身體發炎反應。 由於肥胖症和糖尿病是由慢性發炎和氧化壓力所造成疾病,所以蘿蔔硫素對糖尿病尤其有幫助。近期研究也發現,在飲食中添加蘿蔔硫素含量高的食物如綠花椰菜苗,能大大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狀況。在飲食中添加綠花椰菜苗後,所有參與實驗的糖尿病患者胰島素阻抗都有所改善,整體氧化壓力和發炎情況則減少。 蘿蔔硫素可以改變某些癌細胞的表觀遺傳表現。研究發現,蘿蔔硫素會「關閉」負責癌細胞生長的基因。這很重要,因為癌症的特性就是不受控制地生長。簡言之,蘿蔔硫素可以「關閉」生長基因改變表觀遺傳,抑制某些癌細胞生長。在某些類型的癌症中,蘿蔔硫素也展現出明顯的抗癌活性,並可能抑制造成胃潰瘍的幽門螺旋桿菌生長。 技術筆記 綠花椰菜中的蘿蔔硫素其實是由萊菔子素(glucoraphanin)分解轉化而成。植物中本身含有特殊酵素能將萊菔子素轉化為蘿蔔硫素,透過咀嚼的過程破壞植物結構,就能啟動這個轉化過程。萊菔子素也可以被腸道細菌轉化為蘿蔔硫素。 咖啡+ B群 反而越吃越累!原來吃B群少這步,吃再多也沒用 您是否每天上班都昏昏欲睡,必須狂灌咖啡、吃B群提神?當精神不濟時,咖啡、B群是許多人常用的醒腦方式,不過如果將兩者搭配一起服用,不會帶來雙倍提神效果,反而可能越吃越累。牙科醫師蔡雅藍在臉書上提醒,由於維生素B群屬於水溶性,會隨著尿液排出;咖啡則具有利尿效果,如果吃完B群再喝咖啡,就可能讓剛吃進去的維生素B群快速流失,無法達到補充營養、促進代謝的效果。 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趙順榮藥師也曾在個人網站指出,咖啡會加速體內B群消耗,將B群搭配咖啡,不但無法提神,還可能讓人更感疲憊。因此,服用B群時最好與喝咖啡的時間相隔30分鐘~1小時,例如習慣上班前來杯咖啡的人,就可以等到上午11點後或午餐後再吃B群。他也提醒,除了咖啡以外,含有咖啡因的可樂、綠茶、紅茶也具有相同效果,須避免和B群一起使用。 對於不愛喝咖啡的族群,吃B群可能是最常聽到的提神方法。不過,並非光吃B群就能見效,藥師廖偉呈曾撰文解釋,維生素B可以協助營養素代謝,產生能量...
肥胖罹肝癌率達1.8倍! 醫:留意食物發霉、保存期 在台灣,肝癌是影響國人的重大疾病。且大部分肝病並無明顯症狀,民眾容易因警覺性不夠而延誤就醫。欣悅肝膽腸胃內科診所醫師林書廷表示,男性及有B型肝炎、C型肝炎和脂肪肝者皆要小心提高肝癌風險,其中肥胖與脂肪肝有關,罹肝癌率達1.8倍;另,酗酒及黃麴毒素也是罹癌主因,建議少喝酒及注意食物保存、食品有無發霉或受到汙染。 防肥就防癌! 醫解3原因:發炎促癌細胞增生和轉移 肥胖是癌症危險重要因子!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引述國外研究表示,肥胖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主要是因為肥胖會增加體內的發炎反應,而發炎反應會促進癌細胞的增生和轉移;會增加血液中雌性荷爾蒙和睪固酮過多分泌,而這些過多的荷爾蒙會促進癌細胞的增生;會增加胰島素抵抗,而胰島素抵抗,就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 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法國國際癌症研究中心Heinz Freisling博士研究團隊刊登在國際期刊《BMC Medicine》的研究顯示,肥胖會增加罹多種癌症的風險,像是子宮內膜癌有50-60%、大腸癌40-50%、腎臟癌40-50%、乳癌30-40%、胰臟癌20-30%、卵巢癌20-30%、甲狀腺癌15-20%及多發性骨髓癌為10-15%。其中有些癌症的風險增加幅度甚至「高達50-60%」。 6 危險體質 吃鍋進補先等等! 營養師拋5建議:少油半水酒 冷進補,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都走一遭,但小心你的身體,可能吃不消,連帶還加重負擔。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粉專「高敏敏 營養師」發文分享,6個族群吃鍋進補要注意,包含易嘴破、皮膚濕疹者、自體免疫疾病者、糖尿病者、高血壓者、痛風患者、腎臟病友;且建議少油烹調半水酒、多添加蔬菜、避開稠醬選擇輕醬、少吃加工製品,並且了解適合自己的食材。 減重可降體內 發炎反應 、胰島素抵抗 黃軒表示,減重可以透過飲食控制、運動生活、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等方式,來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因為減重可以降低體內的發炎反應;可以降低血液中雌性荷爾蒙和睪固酮過多分泌;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 黃軒提醒,而減重的目標應將體重減到健康的範圍內,健康的體重指標是體重指數(BMI)在18.5-24.9之間。如果是肥胖者或超過標準BMI值,請記得諮詢醫生,制定減肥計劃,防止自己過度肥胖,其實是有機會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 B肝與C肝為肝...
 天氣轉冷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起床、出門時注意這些護心撇步 心血管 高風險群 謹記5保健要訣 台灣國健署表示,氣溫驟降、濕冷,會使血管內的平滑肌收縮,容易導致血壓升高,可能會增加心臟病、急性中風等疾病發作的機會,尤其患者、患者、高齡長者等族群,應謹記低溫保健要訣: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定期量測血壓,定期回診,做好三高的管理與控制 避免使用菸酒的習慣。 注意3護心關鍵時機 對抗溫差小撇步 此外,護心保暖有3大關鍵時機要特別注意,分別是起床時、出門時、進門時,身體最有可能會在這3個時間點受到溫差影響。國健署針對這3個時機點提供以下護心保暖小撇步。 肉毒桿菌+經顱磁刺激 改善中風失能 對腦中風患者來說復健相當重要,尤其對於中風後「肌肉痙攣」的患者來說,更是密切影響生活品質。醫師表示,目前已有肉毒桿菌注射合併「重複性經顱磁刺激(rTMS)」的治療方式,讓患者失能程度恢復七至八成,最好的情形甚至能夠恢復九成九,大幅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台灣三軍總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張文強指出,腦部血管阻塞、破裂出血,會造成非創傷性腦神經損傷,有近四成腦中風患者會出現肢體痙攣的症狀;曾有一名60歲的患者,因出血性腦中風10年來,即使經歷多年復健,手臂仍無法舉過肩或握取物品。 張文強分享,三總醫院目前共有50例左右肉毒桿菌治療合併重複性經顱磁刺激治療,上述60歲個案,兩年前開始接受合併療法,目前手部功能逐漸恢復,手臂可高舉亦可抓握,復健結果良好。 冬季抑鬱 怎麼辦?這些簡單方法恢復好心情 秋冬季節來臨,日照時間變短、天氣寒冷,您是否也經常感覺心情失落?所謂的「冬季抑鬱」並非無中生有,學名為「季節性情緒失調(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SAD)」。妙佑醫療中心對緩解這種情緒失調提出了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的小方法。 腸胃道出血竟是 海德氏症候群 導管換瓣膜方便快速 北部一名82歲高爺爺患有「海德氏症候群」,在主動脈狹窄的情況下血管異常增生、腸胃道出血綜合症狀,這在75歲以上主動脈狹窄的病人中,發生率約7.5%。台北慈濟醫院表示,高爺爺經評估執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術後兩天已順利出院。 心臟血管科醫師詹仕戎說明,「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不同於傳統手術,由微創傷口經導管由病人鼠蹊部的股動脈穿入,沿大動脈血管達到心臟瓣膜病灶處後,定位並置入主動脈瓣膜支架將原先嚴...

一回神才發現有了生活習慣病?腸漏的可怕影響

 或許有人覺得「只是有點發懶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這麼想就太輕率了。腸漏引起的慢性發炎的確不像急性發炎那樣,會引發劇痛或高燒,症狀平靜到不會讓人覺得有必要上醫院,但這個「平靜」正是問題所在。 斯他汀類 降血脂 藥物,哪款藥物在治療冠心病患者上更勝一籌? 冠心病是一種全球性的心血管疾病,每年影響著數百萬人。管理冠心病的一個重要關鍵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而斯他汀類(statins)藥物被廣泛用於降低患者的膽固醇。然而,究竟哪種斯他汀藥物在冠心病患者中最有效,一直是醫學界的焦點。最近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BMJ)的一篇「LODESTAR」研究探討了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和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在這一領域的比較,研究結果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研究背景 這項研究,稱為「LODESTAR」,目的在比較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臨床效應和安全性。研究包括了4400名冠心病成年患者,他們被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療,另一組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療。研究的主要目標是比較兩組患者在三年內的主要不良心臟和腦血管事件發生率,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中風或任何冠狀動脈再灌注。 大腸癌 是吃出來的?哪些食物好 哪些不好 《營養》(Nutrients)期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真是吃出來的。有些飲食會增加人類罹患大腸癌(CRC)的風險,還有一些飲食則可以減少風險。 研究對象來自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覆蓋2006年至2010年英國各地約50萬人的遺傳、身體和健康數據。 這個數據庫是對外開放的,它為大量與健康相關的遺傳信息和流行病學聯繫研究提供了研究資源。 中國浙江大學醫學院參與了這項研究,分析了139種飲食習慣對風險的影響。他們共分析了數據庫覆蓋的11萬8,210人,獲得他們關於飲食習慣的線上調查問卷。 經過平均12.8年的跟蹤調查,研究人員發現了有8種可能會影響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20歲男染「前所未見」新病毒 症狀類似2種 熱帶傳染病 祕魯一名年輕的建築工人出現發燒、畏寒、肌肉關節疼痛等諸多症狀,病徵與南美鄉村常見熱帶傳染病相似,然而血檢結果顯示男子感染了一種以前沒見過的病毒,這種新病毒很可能在祕魯中部叢林傳播,呼籲主管機關監測引發類似瘧疾症狀的病毒,以攔截其他感染病例。 英國《每日郵報》4日報導,這名...